雨中,南京奥体中心看台上此起彼伏的助威声浪中,一幅巨大的“散装江苏”横幅在球迷手中传递,这看似自嘲的四个字,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地域文化特征和体育情感表达,江苏省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朱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江苏人将‘散装’作为一种乐观自嘲,这种情绪通过体育释放是非常积极的表达方式。”
2025赛季中国足球超级联赛进入第15轮,南京城市队主场迎战成都蓉城的比赛日前在南京奥体中心举行,虽然最终比分1-1战平,但现场气氛却展现出江苏球迷特有的地域文化表达。
看台上,来自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等江苏各市的球迷组织各自为阵,却又在关键时分共同为球队呐喊助威,这种既分散又统一的表现形式,被当地球迷戏称为“散装江苏”的典型体现。
“江苏的13个地级市都是全国百强市,每个地方都有自己强烈的文化认同,”朱艺分析道,“这种分散而强大的地区实力,在足球场上转化为各地球迷组织的独特助威方式,看似散装,实则蕴含着强大的凝聚力。”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体育赛事为公众提供了合法且健康的情感宣泄渠道,在江苏这种现象尤为明显,近年来,无论是对江苏男篮的支持,还是对足球俱乐部的关注,江苏球迷逐渐形成了一种以自嘲为表、以坚韧为里的独特支持方式。
2023-2024赛季CBA联赛中,江苏肯帝亚男篮主场经常出现球迷自发给客队球员“点赞”的场面,即使在自己球队落后的情况下,江苏球迷也常常能够保持体育精神,为精彩表现喝彩,这种观赛文化与其自我调侃的“散装”特质密不可分。
“江苏人善于用自嘲化解压力,这是一种高级的心理防御机制,”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王明远指出,“通过体育这个载体,人们能够将这种自嘲转化为积极的能量,既释放了压力,又增强了群体认同感。”
江苏的“散装”特质有其历史渊源,作为中国唯一所有地级市都跻身全国百强的省份,江苏内部存在着健康的文化多样性,从江南水乡到江北平原,从吴侬软语到中原官话,江苏内部的文化差异反而成为了其独特优势。
这种多样性在体育领域得到了充分体现,2024年江苏省运会数据显示,13个地级市都有自己特色的体育优势项目,苏州的羽毛球、南通的体操、徐州的武术、南京的足球篮球,各地形成了差异化发展的体育格局。
“表面上的‘散装’实际是多样化发展的体现,”朱艺认为,“在体育领域,这种多样性让我们能够培养出更多类型的体育人才,为整个省的体育事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2025年即将在江苏举行的全国运动会筹备工作中,组织方有意融入了这种“散装但统一”的地域文化特征,开幕式演出计划由13个地级市分别贡献特色节目,既展示各地独特文化,又共同构成完整艺术画面。
这种文化自信在球迷文化中尤为明显,江苏各地球迷协会保持相对独立性,却又在重要比赛中协调一致,比如在2024年足协杯决赛期间,来自江苏8个城市的球迷组织自发协调,组建了统一的助威团,为江苏球队加油。
“这说明‘散装’不等于‘分散’,”苏州球迷协会会长李强表示,“就像江苏各地的经济发展一样,体育支持也是既有各自特色,又能形成合力。”
体育心理学家认为,江苏球迷这种以自嘲为特征的表达方式,实际上体现了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坦然接受不完美,并用幽默方式化解挫折感,这是一种成熟的体育观。
在2024年中超联赛中,南京城市队经历了连续六场不胜的低谷期,但江苏球迷却没有出现过大范围的倒戈或过激行为,反而在社交媒体上发起了“散装江苏,团结挺队”的话题,用自嘲和幽默的方式支持球队。
“这种支持方式实际上比一味苛责或盲目追捧都要健康,”朱艺说,“它体现了球迷的理性和成熟,这也是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江苏的“散装”文化在体育领域的表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地域文化与体育精神交融的有趣案例,这种以自嘲为表、以坚韧为里的情感表达方式,不仅丰富了体育文化的多样性,也为人们提供了健康的情感释放渠道。
随着2025年全运会临近,江苏这种独特的体育文化表达正在获得更多关注,专家认为,这种地域文化特征与现代体育精神的结合,可能会为中国体育文化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在全球化背景下,体育已经成为地域文化表达和情感释放的重要载体,江苏的例子表明,地域文化特征不仅不会阻碍体育发展,反而能够为体育注入独特魅力,形成多元共生的体育文化生态。
当体育场上的呐喊与地域文化的自嘲相遇,产生的是更加健康、理性且富有生命力的体育支持方式,这种情感释放不仅有助于个体心理健康,也能促进社会和谐与文化繁荣,展现出现代体育的多元价值与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