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晚结束的一场德甲焦点战中,多特蒙德客场以1比2不敌劲旅门兴格拉德巴赫,遭遇本赛季第三场失利,比赛结果远非比分所示那般简单——赛后,多特蒙德俱乐部上下爆发强烈不满,主教练泰尔齐奇在新闻发布会上直接炮轰裁判组,称球队遭遇“系统性判罚失误”:两次明显的点球机会被无视,而对手的制胜进球则存在越位嫌疑,这场争议判罚迅速引爆德国足坛,引发关于VAR(视频助理裁判)系统公正性的新一轮辩论。
比赛在门兴主场普鲁士公园球场进行,双方从开场便展开高强度对抗,多特蒙德凭借中场控制率先占据主动,第18分钟,前锋阿德耶米在禁区内被门兴后卫埃尔维迪放倒,裁判未作表示;第35分钟,多特蒙德中场布兰特带球突入禁区时与对方门将发生碰撞后倒地,裁判再次拒绝判罚点球,门兴则在下半场利用反击机会,由前锋普莱亚第67分钟推射破门,但慢镜头显示传球瞬间另一名进攻球员疑似处于越位位置干扰门将,多特蒙德虽由马伦扳回一城,但最终未能改写败局。
首次争议发生在第18分钟,阿德耶米接直塞球突入禁区,埃尔维迪从侧后方伸腿绊倒多特前锋,慢镜头显示,埃尔维迪未触球且直接阻挡了阿德耶米的突破路线,根据国际足联最新规则,防守球员在禁区内以鲁莽动作阻碍明显得分机会应判点球,主裁判马尔科·弗里茨未鸣哨,VAR团队也未介入复核,泰尔齐奇赛后直言:“阿德耶米的摔倒是一个教科书式的点球,VAR此时沉默令人无法理解。”
第二次争议更为明显:第35分钟,布兰特在点球点附近与门兴门将奥尔肖夫斯基碰撞后倒地,规则明确要求,守门员在出击时必须优先触球而非冲击进攻球员身体,回放显示奥尔肖夫斯基双臂展开撞向布兰特胸部,后者完全失去平衡,前德国金哨克努特·希勒在电视台解说时指出:“这次接触足以改变球员动作轨迹,VAR有责任提醒主裁回看屏幕。”但裁判组最终以“正常身体接触”为由不予理会。
门兴的第67分钟进球成为压垮多特蒙德的最后一根稻草,当时普莱亚接队友直传破门,但在他启动瞬间,门兴中场科内实际上处于越位位置且横向移动干扰了多特门将科贝尔的视线,根据2023年更新的越位规则,处于越位位置的球员若影响门将判断即可判罚越位犯规,多特蒙德体育总监凯尔赛后向记者展示战术板分析:“科内的跑动遮挡了科贝尔的右侧视线,这直接导致他延迟扑救,VAR至少需要复核这种明显情况。”
比赛结束后,多特蒙德更衣室陷入长时间沉寂,队长埃姆雷·詹接受采访时情绪激动:“我们踢出了应有的强度,但裁判的判罚让人感觉一切努力都是徒劳,如果连VAR都无法保证公平,球员们该相信什么?”主教练泰尔齐奇在新闻发布会上措辞严厉:“这不是偶然失误,而是连续三场比赛出现偏向对手的判罚,德国足协必须解释为何同样的动作在其他比赛中会判点球。”俱乐部官方随后发布声明,要求裁判委员会公开本场比赛的VAR沟通录音。
这并非多特蒙德首次遭遇类似争议,2021年对阵拜仁的“国家德比”中,裁判漏判莱万越位进球;2023年与莱比锡的红牛竞技场之战,终场前点球申诉被无视,德国《踢球者》杂志统计显示,过去五年多特蒙德在关键战中点球获判率仅37%,远低于联赛平均值,球迷论坛上,许多人将此次事件与2019年VAR系统启用初期的混乱相联系——当时多特蒙德对阵沙尔克04的进球因毫米级越位被取消,而类似标准并未统一应用。
前国际级裁判曼弗雷德·阿默林在专栏中写道:“VAR的本意是减少错误,但当裁判选择性地回避介入时,系统反而加剧不公,弗里茨今晚的执法团队犯了两个原则性错误:一是忽视清晰明显的点球犯规,二是在进球复核中未坚持‘ benefit of doubt(存疑利于进攻方)’原则。”体育法学教授索菲亚·伯格则指出:“德甲需要建立更透明的VAR决策机制,目前裁判无需公开解释判罚依据,这助长了公众猜疑。”
此役失利后,多特蒙德在积分榜上落后领头羊勒沃库森已达8分,若这两次点球机会转化为进球,比赛结果可能彻底改变,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连续争议判罚正侵蚀德甲作为技术流联赛的声誉,拜仁名宿马特乌斯在专栏中警告:“如果球迷认为冠军归属取决于裁判而非球队表现,联赛的竞技价值将大打折扣。”德国足协已宣布将于下周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判罚标准统一问题。
多特蒙德事件再次将VAR推至风口浪尖,尽管该系统已引入自动越位识别、多角度摄像等技术,但最终决策权仍取决于裁判的主观判断,阿森纳主帅阿尔特塔曾在英超抱怨类似问题,引发国际足联关于“半自动越位系统”的试点推广,或许,德甲需要效仿网球赛事引入“教练挑战权”,或像橄榄球比赛那样公开裁判对话录音,正如《南德意志报》评论所言:“公平竞赛不仅是规则条文,更是一种被敬畏的文化。”
夜幕笼罩下的普鲁士公园球场,多特蒙德大巴在球迷的嘘声中缓缓驶离,看台上悬挂的巨型横幅“正义不会沉默”在探照灯下格外刺眼,这场失利或许只是漫长赛季中的一役,但它所引发的风暴,可能将推动德国足球走向更深层次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