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欧洲杯小组赛激烈进行之际,匈牙利国家队主教练马尔科·罗西(Marco Rossi)在赛前新闻发布会上公开抨击裁判执法标准,直言“欧洲杯裁判更偏爱传统足球大国,而国际声望不应成为判罚尺度”,这一言论迅速引发欧洲足坛热议,国际足联裁判委员会回应称“将审查所有争议判罚”,但未直接回应偏袒指控。
罗西的怒火源于匈牙利队在本届欧洲杯的前两场小组赛,首战对阵西班牙,匈牙利在0-1落后时,前锋罗兰·绍洛伊(Roland Sallai)禁区内被拉倒,但主裁判未判罚点球;次战德国,中场多米尼克·索博斯洛伊(Dominik Szoboszlai)的进球因“越位嫌疑”被VAR取消,而慢镜头显示判罚存在争议。
“我们尊重裁判的权威,但连续两场关键判罚都对足球大国有利,这很难用巧合解释,”罗西在发布会上强调,“如果同样的情况发生在西班牙或德国身上,结果可能完全不同。”他进一步指出,欧洲杯历史上“弱队常因裁判的谨慎而吃亏”,并呼吁引入更透明的裁判选拔机制。
罗西的指控并非毫无依据,欧洲足球统计机构《Footbalytics》2024年报告显示,在近三届欧洲杯中,“非传统强队”的禁区犯规获点球概率比足球大国低27%,而VAR介入改判的案例中,70%有利于排名更高的球队,前英超裁判马克·克拉滕伯格(Mark Clattenburg)也承认:“裁判潜意识里会受到球队声望影响,这是人性弱点,但需要制度约束。”
对此,欧足联裁判委员会负责人罗伯特·罗塞蒂(Roberto Rosetti)回应称:“所有裁判均通过严格考核,VAR技术已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失误。”但未正面回应对“系统性偏袒”的质疑。
罗西的言论在教练圈引发分裂,苏格兰主帅史蒂夫·克拉克(Steve Clarke)声援称:“小国球队常因裁判的‘权威恐惧’吃亏,这不是秘密。”而德国名宿洛塔尔·马特乌斯(Lothar Matthäus)则批评罗西“输球后找借口”:“顶级赛事需要顶级裁判,他们的判罚基于规则,而非球队名气。”
值得注意的是,本届欧洲杯已出现多次争议判罚,除匈牙利外,阿尔巴尼亚对阵意大利时一粒进球因“毫米级越位”被吹,而英格兰对阵塞尔维亚时,哈里·凯恩(Harry Kane)的疑似犯规动作未受追罚,这些案例进一步加剧了对裁判一致性的质疑。
足球裁判的公正性问题由来已久,1986年世界杯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未被判罚,2010年世界杯兰帕德的“门线冤案”,均暴露了人为判罚的局限性,尽管VAR技术自2018年世界杯启用后显著减少重大误判,但其应用标准仍被诟病“主观性强”。
前国际裁判皮埃路易吉·科利纳(Pierluigi Collina)曾坦言:“技术无法完全消除争议,但必须确保每个判罚有明确依据。”匈牙利队的遭遇显示,技术干预仍可能受“隐形偏见”影响。
为杜绝偏袒嫌疑,部分专家提议效仿网球“鹰眼”系统,由AI实时生成判罚建议,或隐藏裁判国籍与执法球队信息,荷兰足协技术总监埃里克·滕哈赫(Erik ten Hag)表示:“匿名裁判或许能减少压力导致的误判。”但欧足联以“破坏裁判权威”为由拒绝采纳。
国际足联正在测试“半自动越位系统”,通过芯片和摄像头实时追踪越位线,预计2026年世界杯投入使用,罗西对此表示支持:“至少机器不会因为球衣颜色改变判罚标准。”
尽管裁判争议缠身,匈牙利队仍以1胜1平暂列小组第二,末轮对阵苏格兰将决定出线命运,罗西在发布会尾声表态:“我们会用表现证明,足球不该由裁判或声望决定,而是场上的11名球员。”
这场风波背后,折射出足球运动长期存在的“阶级固化”问题——资源与话语权向传统强队倾斜,而小国球队的抗争往往被贴上“输不起”的标签,随着赛事深入,裁判的每一次哨声,都可能成为考验竞技公平的试金石。